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贵州贫困人口从1840余万人减少到155万人!70年,全省经济巨变!

    信息发布者:jw995179
    2019-06-06 17:22:48    来源:多彩贵州网 贵州日报   转载

    70年,回顾贵州发展,意义非凡。70年来,贵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的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之路。




    6月5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贵州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在贵阳举行。

      

    6月5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贵州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贵州省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彭显华发布了70年来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言之凿凿。

     


    扶贫开发成就显著决 战脱贫攻坚打造了贵州样板


    70年来,尤其是大规模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实施以来,贵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全力打好“四场硬仗”,凝聚全社会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取得了巨大成绩。

     


    贵州省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彭显华,发布了70年来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

      

    贵州全省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1840余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55万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之大、效果之彰,在贵州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2013年至2018年,全省减少贫困人口768万人,每年减少100多万,33个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6.8%下降到4.3%。我省把中央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政策机遇,2015年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搬迁扶贫“当头炮”,计划搬迁规模188万人、占全国搬迁计划的15%,是全国搬迁人数最多的省份。2018年又率先在全国系统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在统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前半篇和后半篇文章过程中,创造性探索形成了以“六个坚持”、“五个三”和“五个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政策保障体系。目前已完成搬迁入住140多万人,今年上半年将全部完成搬迁入住任务。

     

    贵州减贫人数和减贫幅度、易地扶贫搬迁人数位居全国各省区前列,创造了全国脱贫攻坚“省级样板”,书写了我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

     


    经济规模持续扩大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了贵州跨越


    经济总量逐步攀升、接连跨越新台阶。贵州全省生产总值1949年仅为6.23亿元。改革开放后,1984年突破百亿元,2000年跨上千亿元大关,2011年突破5千亿元,2015年突破万亿元、达10541亿元,经济总量从5千亿到万亿元仅用了4年。到2018年,贵州全省生产总值达14806.45亿元,是1949年的2377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经济总量、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市场主体注册资本先后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赶超跨越。2012年至2018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增速连续8年居全国前3位。

     

    人均生产总值持续提升、突破4万元。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贵州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成倍增加。1949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44元,1992年跨越千元大关,2009年首次突破1万元,2013年突破2万元,2016年突破3万元。到2018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万元、达41244元,是1949年的937倍。

     

    财政实力持续提升、供给增强。1952年,贵州全省财政总收入仅1.2亿元,1996年突破百亿,2011年突破千亿,到2018年达2975.66亿元、接近3千亿元。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新旧动能转换体现了贵州力度


    农村产业革命取得历史性突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贵州逐步消除旧的农业生产关系,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快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动力。贵州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296.55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1059.7万吨,增长3.6倍。农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5.1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276.74亿元,增长440倍。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在全省发起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采取超常规举措,用好“五步工作法”,全面推行“八要素”,大幅调减玉米等低效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茶叶、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生态养殖等高效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全年减种玉米785万亩,新增高效经济作物666万亩,茶叶、辣椒、火龙果种植规模居全国第1位,马铃薯种植规模居全国第2位,粮经作物种植比调整为35:65。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537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95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87万户,冷库实现县域全覆盖、库容达到120万吨。农村产业革命带动农业增加值增长6.8%、创近五年来最快增速,带动204万农户户均增收1.01万元。

     

    制造业品质革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前,贵州工业主要是“三线建设”时期的产业基础,底子薄。改革开放以后,我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壮大工业,2010年工业强省战略实施以来,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两条腿”走新路,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大力实施“双千工程”,培育壮大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工业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千亿元,到2018年达4378.91亿元,是1978年的287倍。实施“双千工程”以来,全省已对3918户企业进行了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目标的技术改造,引进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2300多家。2018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0.6%,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5%。手机、平板电脑、吉他等产品实现了从空白到赶超的跨越,工业大类行业实现全覆盖。2018年,原煤产量达1.1亿吨、比1949年增长367倍,发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达2118亿千瓦时,平均每天发电量相当于1949年全年的83倍。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70年来,贵州全省服务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传统服务业为主逐步向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化的过程。全省服务业增加值1949年仅为0.28亿元,到2018年达6891.37亿元、接近7千亿元。1978年全省批零住餐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占比达62.2%,到2018年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提高到5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实施大旅游、大数据、大健康等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旅游业持续“井喷”,入黔游客、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均达30%以上,2018年全省旅游人数增速居全国第1位,高铁和民航进出旅客突破1亿人次。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8.5%、增速居全国第1位。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5%以上。

     

    以大数据融合发展为引领的科技革命加快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深入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做实四个强化、四个融合,实施“万企融合”“百企引领”大行动,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历时22年的“中国天眼”建成使用。2018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24.6%、增速连续四年居全国第1位。大数据企业达9500多家,上云企业突破1万户,1625家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达1173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1万件、达10099件。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居全国第11位。研发投入强度增幅居全国第2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8.6%。

     


    发展支撑不断夯实 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贵州速度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50年,贵州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为303万元,1978年为10.93亿元。改革开放后,我省抓住西部大开发、国发2号文件等政策机遇,坚持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千方百计加大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能源等基础产业的投入,建成了一大批优势项目,为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先后于2005年超过千亿元、2011年超过5千亿元,2015年迈上万亿元大关,到2017年达1.55万亿元,2018年增长15.8%、增速居全国第1位。

     

    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交通方面。经过70年的发展,贵州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建设从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先后进入高速时代、高铁时代和地铁时代,2018年获批建设交通强国西部试点省,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网基本形成。2018年,贵州全省公路里程达19.69万公里,是1949年的101倍;铁路通车里程达3560公里,是1957年的24倍。党的十八大以贵州交通发生了巨大变化,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市市通高铁”项目全部获批建设,贵阳正在加快建成全国十大高铁枢纽,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开通。2018年,贵州全省高速公路突破6000公里、达6 4 5 3公里,高速公路综合密度居全国第1位,通车总里程列全国第7位;高铁总里程达1262公里。通航机场实现市州全覆盖。水利方面。70年来,贵州水利建设由农业抗旱为主,加快向服务城乡生产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等功能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建成了黔中水利枢纽一期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夹岩、马岭、黄家湾、凤山等大型水库相继开工建设,“县县有中型水库”项目全部开工、建成投运县达到74个。2018年贵州全省供水保障能力达120.8亿立方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破解,“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供水水源”正加快形成。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70年来,贵州能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覆盖面从城区到农村的巨变。从“县县通电”“乡乡通电”“村村通电”到“户户通电”。2018年,贵州全省电力装机总容量突破6000万千瓦,较2012年末新增2000多万千瓦,基本形成“三横一中心”500千伏主网架,覆盖所有市州。实现43个县通天然气管道,天然气供应量达8.92亿立方米。通信光缆达96.9万公里,互联网出省带宽达9130Gbps。贵阳被列为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开通,并跻身全国十三大通信枢纽。

     

    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贵州全省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81年的76平方公里提高到2018年的1783平方公里,增长24倍。贵州城镇化率由1949年的7.5%提高到2018年的47.5%,黔中城市群城镇人口突破1000万人。率先提出并实现农村“组组通”公路,实现了村村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网络信号,100%建制村通客运,100%行政村实现光纤网络、4G网络覆盖。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促改革扩开放展示了贵州形象


    深化改革走在前列。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贵州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市场领域改革,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由单一公有制逐步形成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党的十八大实施全面深化改革以来,贵州按照党中央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1700多项改革,形成2170多项改革成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三变”、行政审批、能源、司法、生态文明体系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先后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开展30多个方面的系统性改革试验。开通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民营经济比重达55%。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270.1万户,其中企业69.11万户。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贵州加快推进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2018年,贵州全省进出口总额为76亿美元,是1978年的462倍。形成了以贵安新区为龙头的“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6 4个开发区列入国家目录,数博会升格为国家级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升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连续举办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大力开展产业大招商和优化营商环境大提升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全省引进500强企业达23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年均分别增长27.5%和18.3%。

     


    生态底线越守越牢 生态文明建设彰显了贵州底色


    绿色治理成效明显。贵州坚持铁腕治污,发出“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的时代强音,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力实施“双十”工程,在全国率先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全域取缔网箱养鱼。2018年,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7%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县城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到91.5%和90.8%,较2012年分别提高7.6和39.2个百分点。

     

    绿色生态建设加力。大力实施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森林扩面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实施生态扶贫十大工程,生态护林员达6万多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完成营造林3340万亩,近五年减少石漠化面积830多万亩,2018年森林覆盖率达57%、较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我省世界自然遗产数量居全国第1位。

     

    绿色经济加快发展。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技术含量、就业容量、环境质量的绿色经济“四型”产业,绿色经济占比超过40%,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绿色改革成效显著。近年来,贵州实施了100多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在生态文明地方立法、生态司法机构组建、生态环境问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方面率先开展制度创新,多项改革试点走在全国前列。生态文明公众满意度居全国第2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在成为多彩贵州的主旋律。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增进“民生三感”体现贵州温度


    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实现大提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省全社会就业人数由1949年末600.89万人增加到2018年末2038.5万人,增长3.4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城镇累计新增就业426.9万人,近四年城镇新增就业连续保持在70万人以上。201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92元,是1949年的33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6元,是1949年的201倍。

     

    教育实现大提升。贵州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农村贫困高中生、中职学生实现学费全免。基本普及15年教育。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和贵州大学新校区基本建成,贵州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十三五”以来参加高考人数连续三年居全国前十位。2018年,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6%,比2012年分别提高12.4、25.8和10.5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大提升。贵州实现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农村中小学校校医配备、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远程医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五个全覆盖”。2018年,每千人口床位数6.51张,比2012年增加3.3张。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2018年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服务23.6万例。

     

    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大提升。贵州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803万人、6 4 0万人、257万人、356万人。同时,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